2022年3月28日下午,在第15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由公管院分团委青协承办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线上研讨会顺利开展。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米莉、公共管理系副教授董文琪、“星语林”康复中心陈榕院长、朱沁老师出席本次视频会议。
图为星梦家园往期志愿者活动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据《中国自闭症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0至14岁群体自闭症患者基数庞大并且仍在不断增加。我院秉承着向善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2018年起成立“星梦家园”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截至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果。
会议伊始,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星梦家园”志愿活动获得的成就,具体阐述了活动形成的机制,分享了我院学子参与志愿活动的相关影像,并立足实践,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关于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随后,“星语林”康复中心创始人陈榕院长发言。陈榕院长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家庭经历与创办“星语林”的初衷,并介绍了“星语林”的相关情况。作为一个目前已服务超过一千人次孤独儿童的纯公益组织,“星语林”五年以来没有任何酬劳,一直致力于救助自闭症儿童。陈榕院长提出,自疫情爆发以后,“星语林”也逐步出现许多问题,如:缺乏经费支持、平台线下宣传度不够、志愿者向专业辅导者转变很困难等。针对上述问题,陈榕院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希望通过开座谈会,为志愿者制定施学内容,提高志愿者参与度,实现服务的供需对接。最后,陈榕院长肯定了我院志愿者多年的努力付出,感谢我院领导对志愿活动的大力支持。
接着,我院副教授米莉和董文琪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米莉老师针对“星语林”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利用互联网筹资获得社会关注度、利用NFT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探索新模式新领域新方式,以此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等。同时还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建议陈榕院长调动学院学生、学术资源、互联网团队资源,实现同频共振以及扩大筹资范围,提高资金流动透明度等。董文琪老师从自己研究方向——社会组织着手,认为对于机构而言,不应该只满足于把有限的自闭症患者放在机构中进行康复、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有宣传的意识,要围绕自闭症患者,设计一些公益项目,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到这一类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要关注到自闭症患者成年以后的就业问题,着力打造终生帮扶体系。
自“星梦家园”成立伊始,学院连续开展自闭症儿童线下关爱公益活动。带孩子体验观影、陪他们玩游戏、组织募捐筹款......4年来,共培养了35名志愿者,服务自闭症儿童58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300余小时,他们的爱心义举和高品质志愿服务得到了自闭症儿童家长和社会的交口称赞。
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也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孩子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短暂的陪伴极其耗费体力;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上会遇到困难,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予人为乐,与己而乐。”志愿者们从尝试沟通到获得孩子们的回应,用百分之两百的坚持和努力换来孩子们真心的分享和无邪的笑容。有位志愿者这样分享道:“前几次去做志愿的时候,小朋友常不听话,满教室乱跑还会打人。后来一次课上,他得到老师奖励的小零食后竟然将它送到我的嘴边。我鼻子一酸,顿时湿了眼眶。自那次以后,每每分别,他就躺在地上哭,打滚,闹脾气。我心里明白,他是真心舍不得我走的。我似乎已经变成了他的哥哥,我们心中一步一步建立起了坚固的情感纽带。”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每一个星星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沉重的家庭,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和家庭更多的关爱、理解和包容。通过本次线上会议,更希望我院学子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更多的自闭症患者送去爱与温暖。自闭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现在,对他们多一份关注,就是多一份帮助。